2008年時有不少朋友離開台灣到日本學校學日語。其中有到東京、名古屋的。在剛開始時朋友期待的心情很大,畢竟是第一次到日本待這麼久的時間,整整一年,甚至是一年半、兩年的朋友都有。可是在學習的狀況、心情似乎是慢慢地秏減,直到開始出現抱怨的情緒。主要還是認為在日本學校學不到和日本人溝通的語言以及和日本人交談的機會似乎也趨近零。對此,我覺得似乎對到日本學校學日語有所期待的人應是大有人在。
我的想法是:語言學校是個適合短期遊學體驗當地生活文化的地方。若期望學校將入學的學生提升到會翻譯、講得一口流利的語言,我想是大錯特錯了。像美國大學或研究所入學時都會要求學生繳語言能力證明的成績,如果不符合標準就得進語言學校。至於是否能如期提升英語能力還是在個人。無論是進日本或美國語言學校遊學、學日(美)語,自我提升的能力還是在於自己。有語言的環境就比別人佔優勢,但卻又說根本連和日本人交談的機會都沒有,覺得浪費時間。我想問題在何處,各位看倌兒應是有個底了。
對於我來說,語言學校是一個短期的地方,甚至對一些歐美人來說是只是個小渡假。如果不是專門學校的訓練,也只是一直學一個語言。其實當朋友還在日本準備報考三級、二級的同時,我已考過二級日語檢定了。語言學校是一個好地方,但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想期待學校做什麼,必須自己採取主動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