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多數正在學日文的人,都讀過這日本語階梯這本雜誌。對於想日文進階的人來說,這本雜誌真的是非常好的讀物。
但是,近日我發覺日本語階梯已不能滿足我學日文的胃。可能近期編排的內容開始有些許的重複性,連載的主題似乎也不是我最想看的。像2009年3月號選了一個流行語「派遣切り」這個字在兩個月前,TOYOTA、CANON、SONY等大廠因應不景氣,進行的裁員動作,各日本電視台就一直在談的話題。
不過呢,當自己這麼想的話,似乎是言之過早。至今還沒好好的練習中日文翻譯,沒有經過這關,是沒辦法很精準、簡潔的表達兩種語言的轉換的。以中文為母語的我們,對於漢字的依賴性仍很大。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所以之前遇到一些對自己學不會英文,就轉而學日文的人是不是也是因為這樣的想法?所以我們對於語言的學習仍停留在看,而不是說。其實我覺得簡單的會話的話,是不足以構成「會寫」的能力,拿中文和英文來講,就很清楚了。只是說自己的需求在何處?
像那位在TOYOTA工作的朋友就覺得「講」對他來說很重要,可是他卻覺得現在所學的日文竟對他的工作毫無助益。要工作還要上課,又有婚姻家庭,真的是好幾頭燒。另外一個來自澳洲的同事也有這種頭在燒的感覺。我跟他說,你是不是太心急了?
要學到那些很會話的講法可能要到好幾課之後,而現在對他來講,還有一段小距離。也莫怪禮貌形的日語,在他對上司時,的確完全用不上,因為他的上司是用非常口語的日語在下達指示,難怪他很心急。加上他是外國人完全看不懂漢字。不過我跟他說,在日本這一年之間,日文肯定會進步的。
話說回來,如果是想學習中日文翻譯的話,階梯日本語雜誌還是很值得收藏練習。(不過對於歌詞翻譯部分可能就要注意了。這問題日後再說,目前找不到那篇翻譯的資料,有點兒嚇壞我就是。那是一首中文翻譯成xx可苦可樂xx的團員唱歌。)對於翻譯,多數的人可能都著重在所學的語言,但其實如果連自己母語表達都有邏輯問題,那可能會很糟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